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的方法!其中,補氣有補元氣、補脾氣、補肺氣、補心氣、補腎氣之分。
補元氣—神闕穴
元氣,也稱原氣,是維持人體組織、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(zhì)。
肚臍部的神闕穴為任脈上的重要穴位,為五臟六腑之本,是人體元氣匯聚的地方,經(jīng)常按摩能激發(fā)元氣,使人元氣充足,延年益壽。
補心氣—神門穴
心氣虛的癥狀表現(xiàn)為氣短、心悸怔忡、精神萎頓等癥突出,并有脈結(jié)代、或遲或數(shù),但虛軟無力、心神不寧等癥。
神門穴是心氣虛或心血虛的首選神門。長期按摩可補益心氣,去除煩躁、安神心神、有助睡眠。
補脾氣—脾俞穴
脾氣虛以脘腹虛脹,神疲倦怠,食欲不振,大便泄瀉為主癥。補脾氣,主要是調(diào)補身體的消化和吸收。
脾俞穴是脾臟的精氣輸注于背部的位置,和脾直接相連,所以刺激脾俞可以很快恢復脾的功能。
取穴: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處。與兩肩胛角平行的胸椎再往下數(shù)四個,旁開食、中指兩指處就是它的位置。
補肺氣—太淵穴
肺氣虛以少氣懶言,動輒喘促,怕風自汗為主癥;累了、說話沒力氣、盜汗、失眠、心慌氣短、婦科病、月經(jīng)提前、量多、量少,產(chǎn)后、乳房腫塊等,都可以補氣。
太淵穴是肺經(jīng)輸穴、原穴。揉搓太淵穴可補益肺氣,不僅可以治療肺系疾病,還可改善因肺氣不足而引起的皮膚干燥癥等疾患。
取穴:它位于腕掌側(cè)橫紋橈側(cè),橈動脈的橈側(cè)凹陷之中。
補腎氣—關(guān)元穴
腎氣虛的癥狀表現(xiàn)為面色晦暗,頭暈目眩,耳鳴耳聾,并有腰膝酸軟、便清長、性機能減退、舌淡潤、尺脈虛弱等癥。
關(guān)元穴就是人們常說的丹田,是人體真氣、元氣的地方。按揉關(guān)元,可以刺激腎氣的活躍,補充腎氣。相當于在往我們的“健康銀行”里貯存腎氣,防止它的快速消耗。
取穴:關(guān)元穴位于臍下3寸處,位置在沿頭面正中貫穿胸腹的任脈。
|